一百多年前,世界上一夜之间多了个新邻居——如今的蒙古。也许很多人没意识到,这个国家曾经是,到底谁才该对这段割舍扯不断的历史买单?真相没有表面那么简单。
有人说,蒙中本一家,分开纯属无奈;有人却觉得,外蒙古独立,根本是被国际强权“策划”出来的大买卖。两种说法,各有道理,但各执一词。如果按民族来算,外蒙古和我们的内蒙古简直像隔壁兄弟,血脉相连。可惜,到了国与国的层面,一纸条约、几场谈判,硬生生把两家人拆成了邻居。争议在哪里?就连“谁该为外蒙古的独立埋单”这一个问题,都能让历史学家和吃瓜群众吵翻天。至今,外蒙古国内时不时冒出“泛蒙古主义”,鼓吹把内蒙古,甚至俄罗斯部分地盘一起拉到他们大蒙古的版图里。真要论起来,这锅到底甩给谁,连现在年轻的蒙古人都还在争论。那边外交场里勾心斗角,这头田间地头的老百姓纳闷:“咱蒙古明明是一家人,为啥越走越远?”
更有意思的是,历史总像在开玩笑。当初清朝,火力全开镇得蒙古铁了心不会闹,现在却成了后人两难的遗憾。可这段故事,真相到底藏在哪?咱们还得掀开尘封的历史旧账慢慢说。
时间得往回拨。成吉思汗一统草原,那时蒙古铁骑横扫亚欧,天下无敌。等到明清交替,中原还是掌控着蒙古地区。康熙皇帝挥手一统外蒙古,清朝的地图一下子扩展到西伯利亚门口。但历史就像炒股,一不留神牛市变熊市。清朝后期国力每况愈下,沙俄开始磨刀霍霍,虎视眈眈。外蒙古贵族看到清廷风雨飘摇,心里打起了“小算盘”:要不要趁乱自立门户?沙俄背后撑腰,一下子胆气全上来了。
1911年,外蒙古乘着辛亥革命的东风搞了一场兵变,宣布独立。中华民国刚成立,孙中山气愤地表示主权绝不能丢。但帝国主义说不行就不行,沙俄重兵压境,连后来的袁世凯都硬气不起来。顶着压力签了“名存实亡”的《中俄蒙条约》,中国名义上管外蒙古,实际上啥也做不了。村口李大爷要是知道,曾有一大片好草场这样被逼着撇出去,估计心疼得睡不着觉。
而这时的普通蒙古人,有的想过太平小日子无所谓国家旗帜,有的则满怀希望盼着能抱上沙皇的大腿。可命运不会眷顾哪一方,战争、谈判、势力角逐,每一次都让草原归属更复杂。外头列强算计,家里军阀忙着自顾不暇,外蒙古的那根风筝线,就这样越飞越远。
等到俄国十月革命、苏联成立,外蒙古的地位更尴尬。表面上去掉沙俄压迫,实际上又挂上了苏联的“保护”招牌。1924年,蒙古人民共和国呱呱落地,国际上没人搭理。看起来风平浪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全世界都知道,拥有主权的仍是中国,但外蒙古早在苏联的棋盘里成了关键砝码。就算有些蒙古人心里依旧念着清朝的旧情义,可压在背后的强权,让任何回归都成了镜花水月。
不服气的声音也有。袁世凯和后来的北京政府都宣称要收复外蒙古。可一句口号,终究敌不过列强威胁、国内军阀的分裂和妥协。那时候的外蒙,本来就靠苏俄撑腰。苏联干脆扶持外蒙古搞个君主立宪制,名为“人民共和”,实则傀儡。在此期间,外蒙古像坐在风口浪尖的船,飘摇在大国角力的漩涡。只是普通老百姓还以为“换了个大老板”,生活能有啥变化?
更扎心的是中国自己的无能为力。晚清腐朽、民国无力,谁都知道割让边疆是千古罪名,但谁又抗得住邻居狼子的胃口?这时候的蒙古,就像是分家产时家族里那块最大、最肥的地,大家都盯着,却没人真能要得回来。
然而,历史剧情急转直下,变得比电视剧还精彩。到了二战,外蒙古命运迎来终极大反转。雅尔塔会议上,美英为了拉拢苏联参战,居然同意了让外蒙古独立的提议,中国利益被人当筹码甩了出去。这消息一出来,蒋介石直接傻了眼,本来硬气地拒绝,后来看着苏联抛来的“诱人条件”怂了下来:只要让外蒙古公投独立,苏联就支持国民党政权——想想,这桩买卖真是把国家主权当转手的商品。
拿着所谓的公投做面子,其实哪个蒙古人敢投不同意?背后苏联大军虎视眈眈,美英都在打马虎眼。最终中国“被迫”承认外蒙古的独立,从此国界画地为牢。这番操作下,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说丢就丢的人情世故。想想,是不是有点像小区物业跟你说:“楼下那块花坛以后归了邻居,你不用管了。”
更奇葩的是,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拍着胸脯找苏联要回外蒙古,米高扬和斯大林反复玩起“太极”,今天说外蒙古要看自己想法,明天就说要么全中国割让内蒙古,合着人家算盘比咱还精。毛主席再努力,结果人家就拿《中俄蒙条约》和早年的公投当挡箭牌,“你们政府早签字画押承认了,赖不掉!”所有希望一夜间清零。这段沧桑,成了无数中华儿女心里挥不去的痛。
故事表面看似尘埃落定,其实风暴暗藏。新中国建国后,毛主席又发动最后一波“唇枪舌剑”,利用访问苏联之机围绕外蒙问题再战斯大林。苏联迟迟拖着不见,终于会晤时依然不松口,只愿意给点港口、铁路的小甜头。外蒙古彻底成了国际象棋盘上的弃子,无论怎么讨价还价都没得商量。
接下来几年,中国方面反复试图通过软硬兼施包括联系赫鲁晓夫,但苏联一口咬定:“蒙古独立根本不谈!”甚至连驻军都加码,铁了心要把草原攥在手里,直到苏联解体后才慢慢退出。不到几十年,国际上公认蒙古是独立国家,想再收回,难于登天。
意外插曲也屡次上演。国民党退守台湾,为了打击苏联,反过来否认当年承认蒙古独立的决定,可纸包不住火,国际社会已无人理会其“地图沦陷”抗议。两岸政策各执一词,蒙古回归的路越走越窄,各方立场更加僵持。对中国来说,这段割舍过往只能忍痛接受。放眼全球,“分家”后的蒙古也没有真正安枕无忧,经济上靠矿产和畜牧吃饭,对俄对中左右为难,民族认同的矛盾依旧潜伏。在外人看起来风平浪静,其实这片草原随时还有新的风波。
一说外蒙古,当年不少人义愤填膺,把责任全推到一个人身上,仿佛只要换位子,外蒙古就能自动回家。事实真有那么简单?国民党当年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,被骂得狗血淋头,结果今天又有人说要多学点外交手腕,讲点利益交换,看来“嘴炮归嘴炮,历史归历史”,真要找回当年失落的草原,嘴皮子硬是没用的。
你看蒋委员长多有担当,为了保住政权,“卖地”时底气十足,事后又死不认账,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买卖?而苏联,一会说听取民意,一会强卖军队,耍弄中国于股掌之间,真是现代国际法的“活教材”。再说毛主席,努力了一辈子,机关算尽,临了还是被一句“国际公认”堵得哑口无言。
其实“你敬我一尺,我让你一丈”从来不是国际政治的玩法。所谓“强弱有别,任人宰割”,恐怕不是一句反思就能解决的。还口口声声批评谁“坐视不救”,可当年谁又能顶住美苏英三国的铁拳?这就是现实,有时候你以为的“重启键”,历史早就按了删档重置。今后要是再碰上刮分家风头,就是再高明的外交家,也未必能把井水变成酒。
掘金配资-南京股票配资-配资网上开户论坛-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